此外,企业还要善于利用碳市场带来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开发碳金融产品,有效盘活碳资产,通过多种形式金融工具的运用,有效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以实现碳资产效用最大化。
近年来,山东省环境治理技术需求市场巨大,尤其是大气治理技术和服务需求剧增。目前进入二期(2016年~2017年)规划实施阶段,二期规划提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要比2010年改善35%左右
近年来,山东省环境治理技术需求市场巨大,尤其是大气治理技术和服务需求剧增。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一期规划任务,实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在二期规划实施阶段,山东省将完成深化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5大类、22项重点任务,涉及项目4010个,估算投资达1107.77亿元。山东为改善空气质量,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发布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3期实施。目前进入二期(2016年~2017年)规划实施阶段,二期规划提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要比2010年改善35%左右。
据专家预测,十三五时期,山东省需要大气治理投资约5000亿元由于燃油品质的不同,氮氧化物在柴油中的比例高于汽油,因此柴油车的达标也历来更受关注。当前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态势严峻,PM2.5浓度居高不下。
制定挥发性有机物相关地方标准、技术指南,推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的先进技术、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检测监控体系等手段,都是目前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的方向。与国外挥发性有机物定义不同,我国的挥发性有机物定义较宽泛,即能够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均称为挥发性有机物。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行收费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能有效抑制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北京、上海、山东则在试点基础上,增加了家具制造、汽车制造、电子、涂料油墨、船舶工业等行业。
12月1日,由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省环保厅等主办的大气污染防治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专家们围绕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政策等展开研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带来新的市场,也让现有产业重新洗牌。
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郝郑平看来,挥发性有机物的收费范围需进一步明确。其中,宁波、台州、温州等地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较大。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远超传统大气污染物市场,是一片有待开拓的蓝海。在他看来,石化和包装印刷行业正是解决了怎么算排放量的问题才成为首先试点的两个行业。
据环保部门统计,近一年来,国内15个省市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收费细则,约有40个城市颁布实施治理、整治方案。根据国家要求,十三五期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列入总量控制指标。排污收费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浙江对此已进行相应探索,目前已制定发布《生物制药工业污染排放标准》《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而环保部专家表示,通过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核算机制,将精细掌握石化和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十三五期间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打好基础与会者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蓝皮书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开启崭新的格局,也对全球可持续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未来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排放大国的合作与积极推动、谈判机制和协议内容创新,以及中国的积极贡献等是协定得以通过的关键因素。
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升温目标。9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社科文献出版社编写的《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在本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深度参与和适度引领是中国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又一成功案例。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国际环境谈判成果和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有机配合等,是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履约和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当今世界发展与环境格局正经历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更为明显。与会者在发布会上围绕全球绿色发展规划、碳市场及低碳技术、新能源与节能城市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急需推动各国和社会舆论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国际环境谈判成果和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有机配合等,是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履约和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急需推动各国和社会舆论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当今世界发展与环境格局正经历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更为明显。
9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社科文献出版社编写的《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在京正式发布。与会者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中国在本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深度参与和适度引领是中国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又一成功案例。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升温目标。蓝皮书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开启崭新的格局,也对全球可持续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未来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者在发布会上围绕全球绿色发展规划、碳市场及低碳技术、新能源与节能城市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排放大国的合作与积极推动、谈判机制和协议内容创新,以及中国的积极贡献等是协定得以通过的关键因素在三亚经验总结中,陈政高说,三亚市把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细化为九个方面的具体工程项目,通过狠抓落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强化规划管控为重点,优化城市风貌形态。他说,各地要全面完成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城市双修各项工作任务,把双修工作细化为可以量化、可以操作、可以考核的具体工程,通过抓好每一项工程的实施,把双修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双修工作。陈政高说,要加大考核力度,对双修工作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实施严格的考核和严肃的问责。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10日说,我国要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促城市转型发展。陈政高当日在三亚召开的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上说,实施城市双修,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国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充分借鉴。据介绍,三亚市以治理内河水系为中心,修复城市生态体系。在资金筹措方面,陈政高说,要加大对双修工作的投入,积极筹措财政资金,还要筹措社会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吸收民间资本进入。
同时,城市双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三亚市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多方协同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各地住建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把双修摆上日程、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以打击违法建筑为关键,破解城市修补难题。住建部于2015年4月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强化规划管控为重点,优化城市风貌形态。住建部于2015年4月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